2023年5月12日至1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6届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300多所院校的48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信息学院副院长李益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负责人张廷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专任教师雷雪林、夏冬和田朋全程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旨在搭建专业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交流平台,汇聚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精英力量,共同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为加快推进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发展贡献力量。研讨会主要以报告的形式展开,报告嘉宾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高级会员、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党总支书记、执行院长陈恩红教授;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书记、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申富饶教授;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奎晓燕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王宏志教授等。
研讨会期间,各高校分享了他们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两个专业建设、特色化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本科生培养依托中国科大在数理基础方面的学科优势,探索数据科学相关专业方向的2+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申富饶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的设计思路,围绕夯实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深化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掌握跨领域复合知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方针,着力培养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中南大学依托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医学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大数据科研平台、轨道交通大数据科研平台、有色金属工业领域大数据科研团队力量实施人才培养。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根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面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际并重、领域研究发展迅速、产业需求量大等特点进行系统建设,有高起点、重培养、长教研的特色,形成具有哈工大特色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结合本校“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人才培养思路,面向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人工智能试点班。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袁春教授对当前主流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大数据机器学习”课程的具体案例,向与会者分享了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体会。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陈静远研究员根据人工智能具有至小有内、至大无外的特点,呈现多学科交叉综合、渗透力和支撑性强、高度复杂以及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等特点,从“厚基础、强交叉、养品行、促应用”角度对人工智能及其交叉人才培养进行介绍和思考。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需要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的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导论类课程是人工智能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人工智能导论类课程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莫宏伟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面向”未来智能社会与社会主义”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及教育理念。
通过此次研讨会,对信息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两个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定位、专业的特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组织都有很大的启发性,同时进一步增进了对国内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研究领域的了解,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