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设
  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建设 > 正文
信息学院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探索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4日 16:15 作者:海歆 审核:张廷萍 校对:秦熙媛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近日,信息学院各系(教研室)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大讲堂”与“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两大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旨在推动教学改革与技术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聚焦AI赋能教学改革

通信工程系与电子工程系聚焦学科特色,探索AI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出将AI技术引入通信领域,例如机器学习优化网络流量、深度学习辅助信号处理,并开发AI融合课程模块;利用AI大模型实现个性化学习推送,结合项目式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等建议和措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围绕“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题,邀请智慧树专家团队开展了“计科专业AI+知识图谱建设改革与创新”专题讲座。讲座从课程数字化、课程智能化、数智化教学等方面,系统讲解了智慧课程框架的搭建,重点介绍了专业图谱、AI工具助手和AI训练助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提升教学成效提供了新思路。讲座结束后,参会教师围绕AI技术在教学中的落地应用展开了深入讨论,探讨如何将AI工具与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相结合,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此次活动为我系进一步探索AI赋能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的教师们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教学全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周翔提出通过AI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与自动化评估;贺清碧建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开发智能问答系统,辅助编程教学;张颖淳则分享了智能案例生成与教学数据分析的实践案例,如借助GPT-4生成教学文档、通过Power BI分析学习数据。刘颖强调大模型应作为辅助工具,例如简化Office操作流程,而非盲目追求技术热点。

二、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物联网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学习西安交通大学陆根书教授关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先进理念,并围绕“AI+教育”展开研讨。教师们提出引入智能教学平台,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借助AI分析学情数据、批改作业并生成学习成长档案,实现动态化、精准化教学评价。

三、夯实基础,面向未来

各系(教研室)一致认为,AI技术需以“工具”定位融入教学,通过“基础通识-专业融合-创新实践”三层次课程体系,逐步推进教学创新。例如,试点“AI+课堂互动”“AI+过程性评价”等新型模式,开发自适应题库、AI助教等资源,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

此次系列教研活动为信息学院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未来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