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管理 > 正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细则(修订)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8日 07:49 作者: 审核: 校对: 来源: 浏览次数:

课程是支持本科毕业要求达成和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单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为规范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有效支撑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原则

以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补充标准为指导,依据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用于后期教学的持续改进。

二、评价对象

人才培养方案中支撑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所有专业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课程目标逐项进行评价,考查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

三、评价组织机构

由任课教师进行自评,课程群(组)责任教授指导并进行审定。

四、评价周期

课程达成度评价自评工作按照“课结即评”的原则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工作会召开周期为1年(原则上每年举行两次,分别针对两个学期的课程,原则上每学期第三周教学法活动时间对上学期课程进行评价)。

五、评价依据

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

(1)课程教学大纲;

(2)课程考核方案;

(3)试卷设计合理性说明(如果有);

(4)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5)课程的定量考核资料:包括期末考试、课堂检测、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文献翻译等;

(6)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资料;

(7)能反映课程目标达成的其它资料。

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目标值规定为0.6,评价值≥0.6,视为指标达成。

六、评价方法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支撑每个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平时考核材料和期末考核材料作为评价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中约定的考核标准,综合评价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价方法可选择定量和非定量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相结合,依据课程性质确定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评价方法可参考课程教学大纲)是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直接评价,适合于有定量考核资料的课程。依据可明确量化的数据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值,针对达成值最小的课程目标,对照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达成途径和方法,分析达成值小的原因,为下一轮课程教学提出改进建议。定量评价具体方法见附件1。

非定量评价是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间接评价,适合于仅有非定量考核资料的课程。教师可依据课程目标要求预先设计能反映课程目标的非定量评价调查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完成调查表。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达成情况最差的课程目标,对照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达成途径和方法,分析达成差的原因,为下一轮课程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七、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应聚焦课程教学目标体现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数据和评价报告能够说明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1)教学目标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是否合理;

(2)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能否有效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考核方式能否反映课程教学目标的可以实现(按照教学大纲中约定的考核方式在评价报告中分别描述)。

八、评价流程

每年3月、9月启动对上一学期的课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评价流程如下:

(一)结课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本实施细则第六项所规定的评价方法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自评,并根据自评结果填写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上一轮存在问题的改进效果和本轮的改进措施。

(二)召开由课程群(组)责任教授主持的达成度评价会议,参加人员为全体课程群(组)教学团队成员:

(1)任课教师代表作关于本课程考核方案的说明,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考核内容等。

(2)任课教师代表作关于课程评价依据的支撑材料的说明。

(3)任课教师代表作关于课程各考核环节的成绩分布情况的说明。

(4)任课教师代表作关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计算说法和计算结果的说明。

(5)任课教师代表作关于本课程上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本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的说明。

(6)与会人员质询,任课教师对质询问题进行说明。

(7)与会人员形成课程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合理性评价结论和改进建议。

(8)与会人员审核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论,由课程(群)组责任教授签字学院盖章存档。

(9)由课程(群)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并督促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持续改进。

八、实施细则从公布之日起实行,由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1: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根据毕业要求指标分解及课程支撑强度表,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考核内容。根据课程的试卷、实验报告、作业、平时测验、项目成果和项目答辩等不同考核环节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来计算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①依据审核所确定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对课程目标支撑的合理性审查结果,确定各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支撑的权值矩阵,如一门课程有m个课程目标, n个考核环节,各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支撑的权值矩阵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m

考核环节1

……

考核环节2

……

……

……

……

……

……

考核环节n

……

其中:考核环节i对所有课程目标的支撑权值之和为1,即:

②依据学校最后审订的教学大纲,确定各考核环节成绩在学生课程综合成绩中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考核环节

考核环节1

考核环节2

……

考核环节n

比例

……

③计算课程目标i的目标值

课程目标i的目标值

为各考核环节在学生课程综合成绩中的比例乘上各考核环节在课程目标i中的权值,即:

④清理学生班各考核环节成绩,得到各考核环节学生班的平均成绩

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只分析本专业本年级的学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对非本专业本年级学生的各环节考核成绩应删除。各考核环节学生班的平均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考核环节

考核环节1

考核环节2

……

考核环节n

平均成绩

……

⑤计算学生班课程目标i的实际值

⑥计算课程目标i的达成度

为0~1之间的值,如果

,则课程目标i达成。

⑦课程目标达成度

当课程目标

时,该课程教学目标达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