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首页 >   硕士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学术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2日 16:17 作者: 审核: 校对: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致力于计算机及相关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方法、技术研究,特别在交通智能信息处理、轨道交通通信以及智能交通大数据分析等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交通方面;计算机控制与故障诊断等利用现代计算机科技促进传统工业升级改造方面,在国内外独具特色。

本专业领域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2015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是重庆市交通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交通信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拥有“重庆市公共交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公共交通运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部级平台,“重庆交通大学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数据驱动的动态系统可靠控制及安全维护联合实验室”、“气象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学校、校企联合实验室,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学科与交通运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问题、重要或重大理论。

本学科拥有一支包括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海外引智计划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强、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专业领域教师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技术基础科研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5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及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10多项科技奖励,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专利产业化多项。

毕业生主要在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及工程应用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教学及开发应用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

4.能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因素,针对新技术和新挑战提出可行性方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沿和产品趋势有前瞻性,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2.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1.5年,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用于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1年。

3.硕士生完成培养计划、满足相应条件并完成申请流程可以提前毕业,但入学注册后在校时间不应少于2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智能及容错控制

主要围绕复杂动态系统的结构优化、系统运维管理安全维护等领域开展计算智能基础理论和智能系统研发,力求在计算智能、智能优化控制、可靠性工程技术、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取得突破,并凸显交通特色,开展交通系统、工业装备等方面的可靠工程及安全维护应用技术攻关。

2.移动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

主要围绕云及边缘网络在数据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协同利用和信息安全交互问题,结合车载组织网络实时、动态、可扩充等特点,开展包括移动计算环境配置、去中心化通信协议、应用任务迁移方法、情景感知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并能对网络入侵检测、协同攻击容错、身份认证及多密钥同态计算等适用性安全机制进行系统探讨。

3.计算机视觉与交通图像理解

主要研究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底层特征提取、分割、跟踪、目标检测和识别等应用基础研究,并加强智能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基础在交通、管理、港航等领域的应用技术攻关,侧重于复杂环境下目标的识别、移动目标检测与跟踪、三维场景建模、多光谱图像的融合与处理等方面。

4.交通大数据及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围绕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开展理论及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语义知识图谱构建与推理、并结合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交通流量等海量数据开展智能监测与管养领域的应用技术攻关。

五、实践环节要求说明

1.专业实践

学生在第二学年至答辩前至少需参加专业实践(社会生产实践、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半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后记1学分。

2.选听讲座

学生在答辩前至少选听公共讲座或专业进展类讲座5次,经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3.学术活动

学生在答辩前需主讲专题讲座1次,参加学术研讨或学术会议至少3次,经考核合格后共计1学分。

4.创新创业活动

参加创新创业讲座、实践活动至少2次,经考核合格后共计1学分。

六、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1.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1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为公共学位课,必修;基础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非学位课,科技活动及学术规范2学分为必修,其他非学位课选修。此外,还应完成必修实践环节4学分。

2.发表论文要求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或录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需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1篇;

(2)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发表EI检索会议论文1篇;

(3)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受理发明专利1项。

上述成果第一单位署名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第一导师为校内导师的,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且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也可认定)。否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

1.学位论文开题

开题报告不应晚于第三学期,开题报告应满足《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的规定》,以开题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原则上开题报告完成1年以上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中期检查

对学位论文实现中期检查制度。中期检查由学院统一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由学院牵头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及工作态度、论文完成的可能性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2)填写“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做出结论性意见,考核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合格按照计划完成学位论文;不合格延期半年。

3.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的选题和应达到的学术水平有如下要求:

(1)论据可靠,方法正确,逻辑推理严谨,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2)对所研究课题应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

(3)论文写作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

(4)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实用价值。

(5)读研究生期间主要学术成果(论文或发明专利等),须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

(6)其他具体要求参照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论文的有关文件规定。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评审是对硕士生提交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进行审查,学位论文的电子版须经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通过后方可送审。

(2)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审,分为学校抽检盲审和学院送审。《重庆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必须盲审和学校抽检盲审的由学校送审;在开题环节和中期检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的由学院统一安排盲审,并参照《重庆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如学校对学位论文送审有新的规定,按学校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格式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学院制定的格式模板进行检查核对,经导师确认格式合格的方可答辩。

(4)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校外正高级专家担任,具体答辩流程按照《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其它说明

1.硕士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在读期间因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需要休学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3.申请提前毕业,参照《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执行。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详见附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