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首页 >   硕士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电子信息(0854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2日 16:22 作者: 审核: 校对: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学科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是面向电子信息行业任职资格的专业学位,是依托学校交通行业背景,紧密结合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电气等专业领域,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方向,打造以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为基础核心,并扩展到国防、工业等其它应用领域的专业学位。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交通大数据及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安全与可靠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3个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向。以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为核心,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在交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交叉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交通行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

本专业领域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2015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拥有“重庆市公共交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公共交通运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部级平台,“重庆交通大学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数据驱动的动态系统可靠控制及安全维护联合实验室”、“气象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学校、校企联合实验室,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本领域拥有一支包括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海外引智计划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强、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专业领域教师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技术基础科研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5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及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10多项科技奖励,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专利产业化多项。

毕业生主要在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及工程应用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从国家需要,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严谨诚信的科学精神;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电气等领域从事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所从事的方向上具有独立的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及开发应用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应用电子信息类的国内外工程科技文献,并具有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

4.能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因素,针对新技术和新挑战提出可行性方案,对电子信息行业前沿和产品趋势有前瞻性,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的指导实现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第一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进行引导、示范和监督,同时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并在学院统一安排下组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等工作。如果第一导师为校外导师,则校内导师应积极配合校外导师工作,共同负责研究生校内期间的各项学习和管理工作。校外导师还要负责研究生在实习基地及实习单位的专业实习,指导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最长不超过5年。

2.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1.5年。用于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1年。

3.硕士生完成培养计划、满足相应条件并完成申请流程可以提前毕业,但入学注册后在校时间不应少于2年。

五、主要研究方向

1.交通大数据及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本方向针对计算机技术领域,以交通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结合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交通流量分析等开展智能监测与管养领域的交通大数据处理及终端设备系统研发的应用技术攻关。

2.信息安全与可靠控制技术

本方向针对控制工程领域,围绕复杂系统数据信息安全交互及系统性能安全控制问题,开展计算机控制、可靠性工程、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结合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智慧交通、国防安全、工业设备等实际工程开展应用技术攻关。

3.模式识别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本方向针对软件工程领域,开展模式识别方法及应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图像特征识别关键技术等方法、理论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技术攻关。

六、专业实践环节要求说明

专业实践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包括参与导师的实验教学、参与导师制定的来源于工程实际或有明确工程技术背景的课题研究,校外企事业单位或工程现场的实习实践等。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经考核合格后记4学分。需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需参加专业实践(社会生产实践、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半年以上,不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

2.所有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须到实践单位(或实践基地)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任务和目标,校内外导师审阅并签署意见,学院负责审核。

七、在学期间学分及成果要求

1.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1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为公共学位课,必修;基础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非学位课,科技活动及学术规范2学分为必修,其他非学位课选修。此外,至少选取2门实践性课程(1门行业专家参与课程,1门专业设计实验课程),还应完成必修实践环节4学分。

(1)公共学位课(8学分)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第一外国语英语4学分,工程伦理1学分。

(2)基础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各研究方向至少选择3门。

(3)专业学位核心课(不少于6学分)各研究方向至少选择3门。

(4)公共非学位课(5学分)

科技活动与学术规范(2学分)是必修课,总计2学分;交通大数据及智能信息处理专题案例、信息安全与可靠控制技术专题案例、模式识别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专题案例三门专题课程,至少选修1门,1学分。

(5)专业非学位课(2学分)

各研究方向至少选择1门,2学分。

(6)通识课(2学分)

高水平线上课程和国际课程任选1门,2学分。

(7)实践基础课(3学分)

分为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与专业实验设计课程,其中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各研究方向至少选择1门,总计1学分;专业设计实验课程各研究方向至少选择1门,总计2学分。

(8)实践环节(4学分)

其中专业实践不少于1年;公共讲座和专业进展类讲座不少于5次;主讲专题讲座1次,参加学术研讨或学术会议至少3次;参加创新创业讲座或相关实践活动至少2次;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含体育竞赛)至少1次或参加公益活动或公益团队至少1次或成功申报校级(含)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次或在读期间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1项。

2.学术成果要求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学位申请人研究成果至少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1篇;

(2)公开发表EI检索会议论文1篇;

(3)申请并受理发明专利1项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4)对于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取得论文以外的其他研究成果(如咨政报告、新产品设计等),并通过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评审。

上述成果第一单位署名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第一导师为校内导师的,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且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也可认定)。否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3.在满足本条1、2的学分和学术成果规定要求且达到第四条学制及学习年限要求后,学位申请人可申请提前答辩。

八、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

1.学位论文开题

开题报告不应晚于第三学期,开题报告应满足《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的规定》,以开题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原则上开题报告完成1年以上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中期检查

对学位论文实现中期检查制度。中期检查由学院统一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由学院牵头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及工作态度、论文完成的可能性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2)填写“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做出结论性意见,考核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合格按照计划完成学位论文;不合格延期半年。

3.论文的选题和应达到的学术水平按如下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系统、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2)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为充足的工作量,要能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从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到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等,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可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规划设计、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4)论文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和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评审是对硕士生提交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进行审查,学位论文的电子版须经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通过后方可送审。

(2)学位论文实行部分盲审,分为学校抽检盲审和学院送审。《重庆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必须盲审和学校抽检盲审的由学校送审;在开题环节和中期检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的由学院统一安排盲审,并参照《重庆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如学校对学位论文送审有新的规定,按学校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格式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学院制定的格式模板进行检查核对,经导师确认格式合格的方可答辩。

(4)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校外正高级专家担任,具体答辩流程按照《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其它说明

1.专业学位硕士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本领域专业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在读期间因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需要休学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3.申请提前毕业,参照《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执行。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详见附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