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聚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主题,同步开展深度教研活动。各院系教师齐聚一堂,围绕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共同探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路径。公共课教研室召开专项教研会议,聚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主题,针对课程定位、内容设计、教学实施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度研讨。本次会议旨在响应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要求,为非专业学生奠定人工智能素养基础。
一、聚焦核心: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各系将“科研+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一体化作为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专业当前发展的痛点与难点,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贯通本研培养链条的针对性方案;梁宗保老师系统阐述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背景与重要意义,着重强调了科研与人才培养协同联动的必要性。有的老师提出了创新性地以专业核心课程组为单位,分组研讨课程优化与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
二、创新实践:科研反哺教学形成共识
如何将前沿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各院系共同关注并深入探讨的焦点:如将案例转化落地,提出将科研项目成果拆解为课程实验、毕业设计选题或学科竞赛素材;提出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建设课程群,深化教学协作;有提出通过实践环节贯通,探索了科研项目如何有效支撑毕业设计指导、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模式。
三、体系优化:强化资源整合与过程管理
在平台资源整合方面,各院系积极探讨构建共享实验室、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可行性。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特别针对即将到来的小学期(第19-21周)实训课程进行了专项部署,细化了教学规范与任务分工,确保实践环节高质量实施。电子信息工程系则系统梳理了专业课程间的内在关联性,着力推动高效的教学团队协作机制建设。
四、协同赋能: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石
本次教研活动达成关键共识: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打通本研培养壁垒;通过课程体系重构与团队深度协作,促进学科前沿知识向课堂教学渗透。各系在明确未来优化方向的同时,为系统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